发布日期:[2013/11/4] 浏览次数:4927
“每次回来都会发现合肥的沧桑巨变,很期待合肥有地铁的那一天! ”在郑州工作的“老合肥”小李感慨万千。
省城居民实现“地铁梦”的日子日益临近:当2016年岁末第一班地铁开出的时候,合肥的城市交通将迎来划时代的变革。
不仅梦想即将实现,而且也更加丰富多彩。 10月17日至19日,受国家发改委委托、由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组织召开的评估会上,《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(2014~2020)》顺利通过专家评估。
这个规划由合肥市轨道交通3、4、5号线组成,合计总长114公里,总投资747.89亿元。参加评估的专家一致认为,合肥市开展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,有利于“缓解交通供需矛盾,促进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,充分发挥轨道交通规模效益”。
搭建基本骨架网络从中心到外围组团放射
10月30日,秋雨淅淅沥沥,站在三孝口过街天桥上,俯瞰轨道交通二号线金寨路一期工程施工现场,工地两旁车水马龙,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。 “为最大限度减小对市民出行的影响,交通最繁忙地段的西园路站、金寨路站、宿州路站等三个车站均采用半铺盖法施工,每个站点周边都会保持4或6条机动车道通行,以缓解交通压力。 ”参建单位之一中铁十一局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“无地铁,不城市。 ”轨道交通不仅是解决都市交通拥堵的主要方式,也是一座城市彰显治理水平、成为大都市的重要标志。
溯源而上,合肥人的轨道交通梦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,直到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相关指标达到了国家“准入门槛”,这个跨越世纪的辉煌梦想才终于开始照进现实。
2010年7月,国务院批复《合肥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》;2012年6月1日,地铁一号线全线开工;2013年2月19日,地铁二号线吹响建设号角;2013年10月,关于3、4、5号线的近期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评估………时间节点一环扣一环,日程推进紧锣密鼓。
环形路网雏形初现。 “轨道1号线、2号线,形成‘十’字形的基本骨架,3号线为东北—西南走向的L型线,4号线是骨架线,位于主城区南部,东西走向并联系东、西部组团,呈‘L’形,5号线是一条南北向辅助加密的直径线,这三条线将与1号线和2号线共同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外围组团放射的基本骨架网络,基本覆盖了中心城区内的主要客流走廊。 ”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四二如是说。在资金筹备上,今年已获得国家开发银行银团贷款15.9亿元,累计获得项目贷款43.9亿元。目前,1号线二期财政差额补助协议已签署,国家开发银行牵头的银团贷款行近期将组建完成;2号线项目贷款已完成国家开发银行总行评审,银团也正在组建中。资金拨付上,今年已支付款额14.87亿元,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。
同时担任建设事业部部长的吴四二告诉记者,目前1号线8站8区间主体结构已基本完成,其余10个标段(15座车站16个区间)中,车站主体围护结构全部完成并全部进入基坑开挖施工,现共有13座车站进行主体结构施工,机电设备、通信供电、综合监控、人防、消防等设备系统建设已全面开始。 2号线全线15个标段(23座车站24个区间)分4个批次有序开工,目前在建的1—4标均在进行主体围护结构施工,最早开工的潜山路站一期工程,基坑开挖完成约85%,进入地下站台层主体结构施工。
以轨道交通为走廊带动实现城市规划布局
一条地铁线改变一座城市正在成为可能。
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,高峰堵车、打车难、停车难等问题相伴而来,城市拥堵正迅速向二线城市蔓延。在合肥经开区上班的市民孔先生说,从明珠广场到金寨路一段,每到上下班时间,打车特别难,出租车大多不愿意往市区方向跑,更别提去市府广场、逍遥津等地,光堵车就得一个多小时。但大家又苦于公交运营车辆不够,来回转车非常不方便。 “合肥有了地铁后,我想很多人会选择这种速度快,无需周转的交通方式。 ”
一份研究分析表明,纽约、巴黎、伦敦、东京和莫斯科等发达城市公共交通所占比例一般为60%~80%,其中轨道交通的比例达30%~45%。
“从根本上来说,无论私人交通如何发展,公共交通作为主体的地位一直没变,真正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还是要依靠地铁、高架、市郊铁路等轨道交通运输系统。 ”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魏进文给出这样的论断。
城市交通,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规划的先导作用正被愈来愈多的人认同。
当前,合肥正朝着“大湖名城”扬帆进发,而老城区人口过于集中,交通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,分散和纾解部分功能迫在眉睫。 “城市轨道交通就给整合城市空间结构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。 ”魏进文指出。
一方面,中心城区星状紧凑的发展格局,给轨道交通提供了充足的客流。轨道交通又将星状用地串联起来,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良性发展成为可能。另一方面,轨道交通促进沿线土地开发,形成以城市轨道交通为走廊的城市土地的开发轴或发展轴,带动城市新区建设、外围组团式发展,使城市规划布局得以实现。
满足市民便捷出行与商圈互通和公交联动
现代城市交通,速度是第一要素。有了地铁后,你会发现时间省下了不少。
“从长丰南路到宿州路大约3.5公里的路程,开车要走15-20分钟左右,沿途红绿灯较多,再加上交通拥堵,有时还要更长时间。地铁通了之后,算上沿途站点停靠时间,也只需七八分钟。”中铁十一局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。
从“地上”发展到“地下”,地铁的出现将为合肥市民带来全新的生活速度感。
“城市各种交通方式担当的角色不同,决定了交通战略发展方向和远期政策导向。 ”魏进文认为,公共客运交通方式(包括轨道、快速公交、城市铁路等)是合肥市今后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。
“地上”与“地下”如何实现无缝对接?“这点不用担心,我们一早按照设计方案预留了出口,有的地铁通道出口直接进入周边商圈的商场,有的出入口则与公交站点相接。 ”承建单位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,届时,东西南北过街通道将全部经由地下畅行无阻,过街天桥则可以“光荣退役”了。
合肥市客运交通总体发展政策是,建立以常规公交为主体,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,多种交通方式并存且有机衔接的现代化城市客运交通体系。 “在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形成后,快速公共汽车系统(BRT)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补充和延伸,将主要覆盖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没有覆盖的客流走廊,或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延伸,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。快速公共汽车系统(BRT)将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相互协调,形成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,BRT为骨干补充的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系统。针对车站与周边商圈的互通,也已组织编制轨道交通连通办法。长江路上的三里庵、三孝口、四牌楼等老牌商圈,已有3家紧邻商户正在进行接入方案沟通。”合肥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如是说。
最新进展 1号线轨道工程:
在建15座车站进入基坑开挖,除明光路站和葛大店站外其余车站均已开挖见底进入主体结构施工,合肥站、望湖城站具备盾构下井组装条件。畅通工程:临泉路至滁州路两侧辅道已放行,寿春路下穿桥北半幅进行主体结构施工,长江路桥承台完成75%。2号线轨道工程:
长宁大道站至铜陵路站共17座车站土建工程全面开工,其中潜山路站已开始主体结构施工;剩余6座车站12月份开工建设。
合肥轨道交通规划示意图
1号线为南北方向的直径线,全长24.7公里,共设23个车站。
2号线全长27.8公里,共设24个车站。
3号线联系大学城、经开区、政务区、老城区、合肥站和职教城,全长37.4公里,共设3个车站。
4号线联系高新区、政务区、老城区、新站区,全长36公里,共设28个车站。
5号线为一条加密辅助线,加强主城区与滨湖新区、北城区的联系,全长40公里,共设34个车站。(记者 郑莉)